揣奸把猾
拼音chuāi jiān bǎ huá
含义揣:藏。奸:奸诈,狡诈,虚伪。心藏奸诈,行为狡猾。
出处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揣:藏。奸:奸诈,狡诈,虚伪。心藏奸诈,行为狡猾。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很狡猾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揣奸把猾意为识破奸诈之人的计谋,揭发坏人的阴谋诡计。形容人机智聪明,能洞察人心,善于识别和防范他人的欺诈行为,同时也指揭发坏人的阴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使用场景
- 此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坏人的诡计和阴谋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以及及时揭发和防范的能力。可用于讨论人际关系、商业交往、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景。
故事起源
-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凭借聪明才智和敏锐的观察力,多次揭发坏人的阴谋,保护了皇室和百姓的利益。因此,他被人们称为“揣奸把猾”。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其他有类似才能的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揣”、“奸”、“把猾”。
例句
- 1. 他揣奸把猾,经常能够识破别人的阴谋。2. 这位警察揣奸把猾,成功地解救了被绑架的人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三个字分开记忆,例如,“揣”可以联想到“揭发”;“奸”可以联想到“奸诈”;“把猾”可以联想到“坏人的诡计”。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揣奸把猾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背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揣奸把猾,及时发现了同学们的作弊行为。2. 初中生:班长揣奸把猾,发现了同学们的小圈子,及时进行了调解。3. 高中生:学生会主席揣奸把猾,揭发了某些同学的不正当竞选手段。4. 大学生:社团负责人揣奸把猾,及时发现了有人挪用社团资金的行为。5. 成年人:公司经理揣奸把猾,成功地防范了竞争对手的商业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