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间不界
拼音bàn gān bù gà
含义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典故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近义词
半间半界、不三不四
英文翻译
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 <neither hay nor gra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成语举例: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其所引援,皆是半间不界无状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于昏乱。”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彻底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半:不完全的;间:界限;不:否定词。半间不界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界限不明确,无法清晰区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界限模糊,难以划分清楚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模糊不清、不明确。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46年,鲁国的宣公问孔子:“什么是礼?”孔子回答:“礼不可以不知,礼之为言也,半间不界。”这个故事中的“半间不界”用来形容礼仪的界限不明确,无法清晰划分。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这个问题半间不界,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2. 他的态度半间不界,让人难以捉摸。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半间不界”想象成一条模糊的界线,不完全分清楚。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模糊不清”、“不分青红皂白”等,来扩大对描述模糊不明的词汇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幅画的颜色半间不界,我不知道它是红色还是橙色。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半间不界,我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3. 高中生:这个人的说话方式半间不界,让人很难理解他的意思。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责任划分半间不界,导致工作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