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身糜躯
拼音suì shēn mí qū
含义犹碎首糜躯。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出处汉·贾谊《新书·谕诚》:“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
典故出处
汉·贾谊《新书·谕诚》:“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
近义词
粉身碎骨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碎首糜躯。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碎身糜躯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身体被打得粉碎,非常严重的受伤或毁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战斗、事故或其他危险情况中,身体遭受到极其严重的伤害,甚至被打得粉碎,形容伤势极其严重或者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战争、事故或其他危险情况中的严重伤害。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敌人打得粉碎,或者在一场严重的事故中身体严重受伤。也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的生活或事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导致他们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在楚汉战争中与刘邦对抗。在战斗中,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项羽自己也被追杀得粉身碎骨。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伤势极其严重或无法挽回的情况,从而形成了成语“碎身糜躯”。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碎”、“身”、“糜”和“躯”。
例句
- 1. 在那场严重的车祸中,司机的碎身糜躯让人心碎。2. 这位英勇的战士以碎身糜躯的代价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碎身糜躯”这个成语与形象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被打得粉碎,身体破碎成无数碎片,形成一个糜烂的躯体,这样的场景会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碎身糜躯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深入研究《史记》中的项羽故事,以及其他与战争、伤害相关的成语,如“残兵败将”、“伤痕累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那场火灾中被困在房间里,最后只剩下碎身糜躯。2. 初中生:在那次车祸中,司机的碎身糜躯让人痛心。3. 高中生:这位热爱篮球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摔倒后,脚踝遭受了碎身糜躯的伤害。4. 大学生: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在创业失败后,心灰意冷,感觉自己的梦想已经碎身糜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