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严气正
拼音cí yán qì zhèng
含义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典故出处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近义词
辞严义正、辞严谊正
英文翻译
severity in speech and fairness in princip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辞,指言辞;严,指严肃;气,指态度;正,指正直、坚决。辞严气正形容说话时态度庄重,言辞严肃,态度坚决正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辩论、演讲、公开场合等表达意见时,言辞严肃庄重,态度坚决正直。
故事起源
- 辞严气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大臣,他是以言辞严正、态度坚决正直而闻名于世。一次,魏征在朝廷上为了维护正义而与其他大臣争论,他的辞严气正让人印象深刻,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支持。从此,辞严气正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说话时言辞严肃庄重,态度坚决正直。
成语结构
- 主谓式,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在辩论会上的发言总是辞严气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位老师对待学生非常辞严气正,从不纵容他们的错误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严肃庄重地说话,态度坚决正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辞严气正”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辞严气正地教导我们,让我们感到很受鼓舞。2. 初中生:参加辩论比赛时,我们要学会用辞严气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学校的领导班子中,我们要以辞严气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决策,确保学校的发展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