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诛
拼音fǔ yuè zhī zhū
含义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典故出处
《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成语举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泛指死刑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斧钺,是古代用来处决罪犯的刑具,斧头和钺斧分别代表着杀人和刑罚。斧钺之诛表示用最严厉的手段惩罚恶人,以消除社会上的祸患。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对罪大恶极的人进行严厉惩罚,也可以用来形容消除祸患,恢复社会的安宁。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的权力变得非常大,他的手下有一个人叫赵高,权谋之术高超。有一天,秦始皇感到被赵高所威胁,于是他用斧钺将赵高处决,以消除后患。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斧钺”和“之诛”两个成语组成。
例句
- 1. 这个恶人罪孽深重,应该斧钺之诛。2. 只有斧钺之诛,才能消除社会上的祸患。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斧头和钺斧这两个刑具,以及它们代表的杀人和刑罚,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以毒攻毒”、“以暴制暴”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坏人应该受到斧钺之诛,才能让社会更安全。2. 初中生:只有施以斧钺之诛,才能给罪犯一个深刻的教训。3. 高中生:在法治社会中,斧钺之诛应该由法律来实施,而不是私人行为。4. 大学生:斧钺之诛是对罪犯的极端惩罚,应该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