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避实就虚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jiù

避实就虚

拼音bí shí jiù xū

含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典故出处

  • 《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近义词

  • 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

反义词

  • 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英文翻译

  • strike where the enemy is weakest and avoid its stronghold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成语举例: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实,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形:避,不能写作“辟”。
    成语辨析:避实就虚和“避重就轻”;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避实就虚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

成语故事

  • 公元前623年,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采用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法,避免与楚军的中军主力决战,先令其下军向楚右军进攻,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弱势部队,一举取胜。晋军主将狐毛又用计诱歼了楚左军,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详细解释

  • 避实就虚是一个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的成语。避实意味着回避或绕过现实问题,而就虚则表示转向虚幻、不切实际的问题。这个成语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选择回避现实,转而追求虚幻的事物或探讨无关紧要的话题。

使用场景

  • 避实就虚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不愿面对现实、逃避问题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回避现实、不愿直面问题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指责某人在讨论问题时离题太远,转向了无关紧要的内容。

故事起源

  • 避实就虚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管子·五蠹》。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管子》这本书中记载了许多他的思想和观点。在《五蠹》一篇中,管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避实就虚的寓言故事,用以批评那些追求虚幻、回避现实的人。

成语结构

  • 避实就虚是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避实”表示回避现实问题,“就虚”表示转向虚幻的问题。

例句

  • 1. 他总是避实就虚,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2. 这位政治家在面对困难时,往往避实就虚,回避现实的问题。3. 他们的讨论完全避实就虚,离题太远,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避实就虚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他不断地闪躲、避开,转而追求虚幻的东西,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形象对比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学习避实就虚这个成语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现实和虚幻相关的成语,如实事求是、虚虚实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总是避实就虚,不愿意做作业,而是喜欢幻想自己是个小仙女。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总是避实就虚,不愿意认真复习,反而沉迷于玩游戏。3. 高中生:有些政客喜欢避实就虚,他们会回避真正的问题,而转向攻击对手的个人品质。4. 大学生:有些人在面对挑战时总是避实就虚,他们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而是选择逃避。

拆字解意

避实就虚成语造句

  • 避实就虚造句(精选33条)

    1、关联交易重要要素的披露避实就虚,投资者无法了解具体内容和交易实质,而且没有一家公司对关联交易是否公允方面发表反对意见,关联交易公允性披露流于形式。2、在这种形势下,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我们完全可以避实就虚,从培养市场主体的信用理念和信用...

  • 用避实就虚造句(精选20条)

    1、所谓引起悬念,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2、胜负对错读者自有明鉴,但就讨论会本身而言,则存在避实就虚不直接回答问题的毛病,有的被批评者并不认真对待批评者提出的问题,反而是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