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
拼音tīng ér bú wén
含义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典故出处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近义词
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英文翻译
turn a deaf ear to <hear but pay no attention; listen but not hea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成语举例: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听而不闻是指听到别人说的话或指示,却不去理会或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对于重要信息的漠视和忽视。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的建议、警告或意见不予重视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对于重要事情缺乏关注和反应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庄子·德充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德充符的人,他在家中放养了一只鸟,但鸟却不会唱歌。有人向他建议说:“你可以把它放到树上,让它听到其他鸟的歌声,或许就能学会唱歌了。”然而,德充符却听而不闻,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人们听到了别人的好意提醒,却不予理会的典故。
成语结构
- 动词+连词+动词+否定副词
例句
- 1. 他多次提醒你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你却听而不闻。2. 老师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但他听而不闻,结果考试不及格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听音乐时,突然有人对你说话,但你却选择无视,不予理会。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听而不闻相关的成语,如“充耳不闻”、“对牛弹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要好好听课,但我听而不闻,结果考试不及格了。2. 初中生:家长多次提醒我要注意安全,但我听而不闻,差点发生了意外。3. 高中生:老师多次告诉我要努力学习,但我听而不闻,现在后悔莫及。4. 大学生:朋友多次劝告我要珍惜时间,但我听而不闻,导致学习成绩下滑。5. 成年人:家人多次提醒我要保护环境,但我听而不闻,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