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不自胜
拼音bēi bù zì shèng
含义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万不自胜。”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典故出处
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万不自胜。”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近义词
悲痛欲绝、哀哀欲绝
反义词
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喜出望外
英文翻译
unbearably s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举例: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潸然泪下,悲不自胜,怪而问之,初则隐忍弗言,继则举声大恸。(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秋夕访琵琶亭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补语;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胜,不能读作“shénɡ”。
成语辨形:胜,不能写作“剩”。
详细解释
- 悲不自胜是指悲伤到了极点,无法自持。形容悲痛之情非常深沉,无法自己控制。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悲伤、伤心、失望等强烈的情感。在描述某人或某事情引发的巨大悲痛时使用。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项籍闻之,悲不自胜。”项籍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的部队在与刘邦作战时败北,他闻讯后感到非常的悲伤,悲痛到了无法自持的地步,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悲不自胜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形容词“悲”、“不”、动词“自胜”组成。
例句
- 1. 他听到噩耗后,悲不自胜,整个人都崩溃了。2. 她的离去让他悲不自胜,整夜无法入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悲不自胜”拆分为“悲不”和“自胜”两个部分记忆。悲不表示悲伤到了极点,自胜表示无法自己控制。可以通过想象自己遭遇悲痛的情景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悲伤相关的成语,如“欲哭无泪”、“伤心欲绝”等,来扩展对悲伤情感的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说猫咪不小心被车撞了,小明悲不自胜地哭了起来。2. 初中生:考试没考好,小红悲不自胜,整天情绪低落。3. 高中生:听说了班主任生病住院的消息,同学们悲不自胜,纷纷前去探望。4. 大学生:看到地震灾区的照片,我悲不自胜,决定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