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上抑下
拼音zhōu shàng yì xià
含义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
出处《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典故出处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诌上抑下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短语,分别是“诌上”和“抑下”。其中,“诌上”指言辞虚伪,言不由衷;“抑下”指言辞拘束,不敢直言。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虚伪、表达欲望或情感时不敢直接明言,而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
故事起源
- 关于“诌上抑下”的具体故事起源较为模糊,但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交际中。他们常常在文章或诗词中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避免直接表达而引起争议或不快。
成语结构
- 成语“诌上抑下”由两个成语组成,分别是“诌上”和“抑下”。
例句
- 1. 他总是诌上抑下地说话,让人难以判断他的真实想法。2. 她的演讲充满了诌上抑下的修饰词,让人感觉不够真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该成语:1. 将“诌上”和“抑下”分别与“虚伪”和“拘束”联系起来,形象化成一个人言辞虚伪、拘束的形象。2. 创造一个与该成语相关的故事情节,将故事中的人物形容成“诌上抑下”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诌上抑下”相关的成语,如“言不由衷”、“迂回曲折”等,以丰富词汇储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话总是诌上抑下地说,让人很难相信她的承诺。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他的回答总是诌上抑下,不敢直接回答问题。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诌上抑下的修饰词,让人感觉他不够真诚。4. 大学生及以上:在工作场合,我们应该避免诌上抑下的言辞,要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