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葫芦
拼音mèn hú lú
含义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
典故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
近义词
一声不吭
英文翻译
enigma <complete mystery; puzzle; silent pers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成语举例: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我实在忍耐不住这种闷葫芦,我不了解他。”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事情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闷葫芦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闷"指的是心中有事情而不说出来,"葫芦"指的是比喻人的心思。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心中有事情,却不愿意说出来或表达出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有话想说,但是却不敢或不愿意说出来。可以用在描述人际关系紧张、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心事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闷葫芦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心中有很多的情感和思绪,但是却不善于表达自己。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如果他想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就需要学会打开自己心中的"闷葫芦"。于是,李白开始努力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闷葫芦
例句
- 1. 他一直是个闷葫芦,从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困扰。2. 她总是闷葫芦一样,不愿意跟人交流自己的感受。3. 他内心有很多话想说,却总是闷葫芦一样,不敢开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闷葫芦"想象成一个人,他的嘴巴被封住了,无法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例如"心事重重"、"心如刀割"等,可以帮助丰富你的词汇量,并提高你对于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闷葫芦一样,从不跟我们分享他的快乐和困扰。2. 初中生:班上有一个同学,他一直是个闷葫芦,从不愿意跟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3. 高中生:我有一个朋友,他内心有很多话想说,但总是闷葫芦一样,不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