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眼花
拼音ěr lóng yǎn huā
含义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典故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近义词
耳聋眼瞎
反义词
耳聪目明
英文翻译
deafness and failing eyesigh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成语举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奈耳聋眼花,想做生理,又没本钱。”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老年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耳聋眼花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听力和视力衰退。耳聋指的是听力减退,耳朵变得不灵敏;眼花指的是视力模糊,眼睛看东西不清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因年老或疾病等原因而导致听力和视力减退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耳聋眼花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疲劳、生病或过度使用眼睛和耳朵后的感觉。此外,也可以用来比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减退,思维迟钝。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晏子的人因年老而耳聋眼花,无法继续担任官职。他非常沮丧,于是去找庄子寻求安慰。庄子告诉他,人的身体衰老是自然规律,他应该接受这个事实,放下功名利禄,安心享受晚年。故事中的晏子成了耳聋眼花的代表,这个成语也因此而产生。
成语结构
- 耳聋眼花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了特定的意义。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已经开始耳聋眼花了。2. 工作太累了,我现在感觉耳聋眼花。3. 老师的讲解太复杂了,我完全听不懂,感觉耳聋眼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老人戴着耳罩,眼睛戴着花纹的眼镜,表示耳聋眼花的形象。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耳聋眼花相关的成语,例如“目不识丁”、“耳濡目染”等。这些成语都与视力和听力有关,可以拓展你的词汇量,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耳聋眼花,我们要耐心和她交流。2. 初中生:爸爸工作太辛苦了,回家后经常耳聋眼花,我们要照顾他。3. 高中生:她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考试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耳聋眼花,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