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性之斧
拼音fá xìng zhī fǔ
含义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英文翻译
sexual indulgence that vitiates one's vitali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举例: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伐性之斧是一个由“伐性”和“之斧”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伐性”指的是揭示问题的本质,剖析事实真相,“之斧”指的是一种斧子,比喻能够用来批评错误、揭露真相的武器或手段。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能够揭示问题本质、批评错误或者剖析事实真相的武器或手段。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能够揭示问题本质、批评错误或者剖析事实真相的人或者方法。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深入剖析问题的文章、批判性思维、揭露真相的调查报道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书·艺文志》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描述了一位叫做夏侯玄的人,他以批判性思维和深入剖析问题的能力而闻名。后来,人们用“伐性之斧”来形容夏侯玄的批判性思维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成语结构
- 主体词语“伐性之斧”是由两个名词组成的,其中“伐性”是动词“伐”的名词化,表示揭示问题的本质;“之斧”中的“之”是表示关系的介词,连接前后两个名词,表示这个斧子是用于揭示问题本质的。
例句
- 1. 他的评论像是一把伐性之斧,剖析了这个问题的本质。2. 这篇报道用伐性之斧揭露了这个公司的不法行为。3. 他的批评总是像一把伐性之斧,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伐性之斧”比喻为一个能够揭示问题本质、批评错误或者剖析事实真相的“斧子”,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独辟蹊径”、“剖析问题”等,以扩展对批判性思维和剖析问题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伐性之斧批评了我们的错误答案。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把伐性之斧,能够剖析问题的本质。3. 高中生:这篇文章用伐性之斧揭示了社会问题的真相。4. 大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够拿起伐性之斧剖析各种问题。5. 成年人:我们需要用伐性之斧批评错误的决策,以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