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束装盗金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ùzhuāngdàojīn

束装盗金

拼音shù zhuāng dào jīn

含义指无端见疑。

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典故出处

  • 《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无端见疑。
    成语举例: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

详细解释

  • 束装盗金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束装意为穿着整齐、庄重的外衣;盗金意为盗窃财物。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合法的外表掩盖不法的行为,即以正当手段获取金钱或财物。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派、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有不正当行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打着正当工作、职务或社会地位的旗号,实际上却从事非法活动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金钱财物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束装盗金的具体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所传达的道理是普遍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社会,当时盗窃行为比较普遍。人们为了逃避惩罚,常常会以正当的外表掩盖自己的非法行为,以此获取金钱财物。

成语结构

  • 束装盗金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动词“束装”和动词“盗金”组成。

例句

  • 1. 他看上去一副正派的模样,实际上却是个束装盗金的人。2. 这个公司的老板表面上经营正当生意,实际上却是束装盗金,赚取非法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束装盗金”拆分为两个部分来记忆。首先,将“束装”与“正派”的“派”字联想在一起,表示外表正派。然后,将“盗金”与“不法”的“法”字联想在一起,表示非法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以正当的方式做好作业,却以束装盗金的方式抄袭他人的作品。2. 初中生:这位政府官员表面上一副正派的形象,实际上却是束装盗金,滥用职权。3. 高中生:这家公司的老板以束装盗金的手段,通过贪污受贿获取了大量财富。4. 大学生:这位商人虽然穿着光鲜亮丽,但他的财富是通过束装盗金的手段获取的。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束装盗金”。

拆字解意

束装盗金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