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
拼音sì tǐ bù qín
含义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典故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近义词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反义词
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成语举例:刘绍棠《瓜棚柳巷》:“你也该学一学人家眉妹子,不应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体,不能写作“休”。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发现遇到德高的隐者,只好自己寻找。
详细解释
- 四体指的是头、手、脚、身体四个部分,不勤指的是不勤奋、不努力。四体不勤形容一个人四肢懒散,不勤奋工作或学习。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散不勤奋,不努力工作或学习的状态。
故事起源
- 《诗经·大雅·文王》中有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形容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勤奋,不分配五谷。后来,人们将其中的“四体不勤”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个人不勤奋的状态。
成语结构
- 四体不勤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四体不勤,成绩一直不好。2. 这个员工四体不勤,经常迟到早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四体不勤”与形容懒散的动作形象联想,如一个人四肢懒散地躺在床上不愿起床,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勤奋、懒散相关的成语,如勤能补拙、勤学苦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变成四体不勤的人,所以我每天都认真做完作业。2. 初中生:他成绩一直不好,因为他四体不勤,不愿意多花时间学习。3. 高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必须努力学习,不能四体不勤。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忙碌,但我不想因为四体不勤而错过任何机会。5. 成年人:工作中,我们不能四体不勤,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