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二竖为灾在词典中的解释
èrshùwéizāi

二竖为灾

拼音èr shù wéi zāi

含义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典故出处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近义词

  • 二竖为虐

英文翻译

  • be taken ill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举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内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结构,两根竖木柱之间的空隙容易发生危险。在引申意义上,二竖为灾指的是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或对立,往往会带来灾祸或麻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冲突或矛盾,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注意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可能带来的危险。

故事起源

  •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从成语的结构来推测它的含义。在古代建筑中,如果两根竖木柱之间的空隙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可能引发建筑物的崩塌,带来灾祸。这个成语通过这个结构来比喻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可能带来的麻烦和灾祸。

成语结构

  • 二竖为灾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二”、“竖”、“为”、“灾”组成。

例句

  • 1. 两个互相对立的政治派系之间的冲突是二竖为灾,不利于国家的发展。2.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两个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就像是二竖为灾,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3.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争吵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导致二竖为灾,影响家庭的和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二竖为灾”与两根竖木柱之间的空隙引发灾祸的图像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建筑和古代成语的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个同学之间的争吵就像是二竖为灾,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2. 初中生:在学习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因为二竖为灾,只追求兴趣可能会影响学业。3. 高中生:考试和社交活动之间的矛盾是二竖为灾,需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时间管理和社团活动之间的冲突就像是二竖为灾,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拆字解意

二竖为灾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