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含义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典故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近义词
奋发图强、发奋图强
反义词
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英文翻译
make a determined effort to do wel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成语举例: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作“fà”。
成语辨形:愤,不能写作“奋”。
成语辨析:发愤图强和“卧薪尝胆”;都有“决心努力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它来自典故;形象而又典雅。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详细解释
- 发愤图强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力求变得更加强大和成功。这个成语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精神,表达了对自我提升和进步的追求。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在学习、工作、竞争等方面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叫屈原的大臣,他为了挽救楚国的衰败命运,提出了许多政治改革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被其他大臣所排斥,甚至被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等诗篇,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不屈不挠。最终,楚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成语结构
- 发愤图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着独立的意义。发愤表示发奋努力,图强表示追求更强大。这个成语通过两个动词的组合,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和追求。
例句
- 1. 他在学业上发愤图强,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她发愤图强,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的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记下来,并多次重复。2. 创造一个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发愤图强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楚国和屈原的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奋发图强”、“勤奋好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发愤图强,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初中。2. 初中生:我要发愤图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3. 高中生:我要发愤图强,努力备战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我要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 成年人:我要发愤图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