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顽不化
拼音gěng wán bù huà
含义指十分顽固,无法感化。
出处《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典故出处
《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十分顽固,无法感化。
成语举例:孟遂奔还县城,投函咨议局,声称烟民梗顽不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西交城文水两县乡民暴动》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人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梗顽不化是一个用来形容一个人思想、观念或态度极其顽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的成语。这个成语中的“梗”指顽固,不易弯曲,而“化”则是指改变、转化的意思。因此,梗顽不化形容一个人坚持己见,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行为。
使用场景
- 梗顽不化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听劝告或改变的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生活还是人际关系中,遇到梗顽不化的人都会带来困扰和挑战。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坚定信念的人。
故事起源
- 梗顽不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南朝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刘茂的官员,他性格执拗,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改变,因此被人称为“梗顽不化”。后来,这个成语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用来形容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成语结构
- 梗顽不化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梗”和“顽”都是形容词,表示顽固不变。而“不”是副词,表示否定。最后的“化”是动词,表示改变、转化。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一向梗顽不化,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2. 这个学生太梗顽不化了,老师再怎么劝都没有用。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梗顽不化这个成语,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梗”和“顽不化”。其中,“梗”可以联想为一根坚硬的木棍,而“顽不化”可以联想为一个人坚持己见,不愿意改变的形象。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固执己见”、“拗不过他”等。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可以丰富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你的中文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想法太梗顽不化了,不肯接受别人的建议。2. 初中生:她一直梗顽不化,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他的态度梗顽不化,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4. 大学生:他的观点很梗顽不化,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5. 成年人:那个人梗顽不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