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萧疏
拼音cǎo mù xiāo shū
含义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典故出处
《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草木:植物;萧疏:稀疏、凋零。原指草木凋零,景色荒凉。后来引申为事物凋谢、失去生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季节变化、人生境遇等方面的情景。也可用来比喻事物的衰败、失去活力。
故事起源
-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了鲁国的成公元年,鲁国国君成公即位后,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国内外都草木凋零,景色荒凉,形容国家状况的凄凉。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事物的凋谢、失去生机。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名词性成分组成。
例句
- 1. 这片废弃的工厂区已经草木萧疏,一片凄凉。2. 那位老人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草木萧疏的寂寞。3. 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草木萧疏的时刻,但要坚持下去,新的春天终将到来。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草木凋零的景象,以及荒凉的风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荒凉景象的成语,如“狼藉”、“一片狼藉”等。2. 可以了解其他比喻事物凋零的成语,如“黯然销魂”、“一蹶不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来了,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整个公园都草木萧疏的。2. 初中生:这个城市曾经是个繁华的商业中心,但经济不景气后,街道两旁的商店都关门了,现在变得草木萧疏。3. 高中生:他曾经是个风光无限的明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业逐渐衰败,现在的他已经是个草木萧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