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
拼音kǔ kǒu pó xīn
含义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出处《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典故出处
《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近义词
苦口相劝、语重心长
反义词
口蜜腹剑
英文翻译
do one's best to convince sb.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成语举例:你不要把父母对你苦口婆心的劝说当成耳旁风,继续走下坡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含褒义。常用于善意地规劝。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苦口婆心和“语重心长”;都有含有“善意地进行说服教育”的意思。但苦口婆心偏重在劝;含有“不厌其烦”的意思;“语重心长”含有“话有分量;情深意长”的意思。
成语谜面:老太太吃黄连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回顾一生,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苦口婆心,结果是四处碰壁,穷困潦倒。
详细解释
- 苦口婆心意指用苦口婆心的劝告或教育方式,表达出说话人对被劝告者的关心和真诚。这个成语强调了劝告或教育的恳切和用心良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教育、劝告和规劝他人的场景,特别是在关系亲密或值得关心的人之间。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规劝等。
故事起源
- 根据传说,苦口婆心的成语源于古代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苦口婆心的老婆婆,她常常为了帮助别人而忍受各种困难和苦难。因为她的真诚和用心良苦,人们开始使用“苦口婆心”来形容劝告或教育他人时的态度。
成语结构
- 苦口婆心是由“苦口”和“婆心”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苦口”表示说话的方式真诚而恳切,“婆心”表示关心他人的心意。
例句
- 1. 她苦口婆心地劝告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轻易放弃。2. 我的朋友苦口婆心地告诉我要注意健康,不要过度劳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位老婆婆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告一个年轻人,表达出她的关心和真诚。
延伸学习
- 苦口婆心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语,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成语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2. 初中生: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告我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要熬夜玩游戏。3. 高中生: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大学生:朋友苦口婆心地提醒我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