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胜衣
拼音ruò bù shèng yī
含义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典故出处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近义词
弱不禁风、质似薄柳
反义词
钢筋铁骨、年富力强
英文翻译
too weak to bear the weight of one's cloth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成语举例:茅盾《健美》:“多愁多病,弱不胜衣的女子,白面书生的男子,在'健美'的标准下,不用说是落伍者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衣,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衣,不能写作“一”。
成语谜面:最虚弱的人
详细解释
- 形容力量、能力、地位等弱小而无法与对手相抗衡或胜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弱小的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压力时无法抵挡或对抗。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故事中,刘邦的部下范增在刘邦即将与项羽决战的时候,告诉刘邦:“项羽虽然勇猛,但是他的军队已经饥寒交迫,他们的盔甲已经破旧不堪,弓箭也已经没有多少了,他们的力量已经弱不胜衣了。”从此,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力量或能力弱小到无法与对手相抗衡。
成语结构
- 形容词+不+动词+名词
例句
- 1.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的国家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弱不胜衣。2. 这支足球队实力弱不胜衣,很难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弱不胜衣”与“强弩之末”对比记忆,两个成语都形容力量弱小,无法与强大的对手相抗衡。另外,可以将“弱不胜衣”与“衣食无忧”相对比,弱小的力量无法保证自己的衣食安全。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力不从心”、“力不胜任”等,加深对弱小力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和大哥哥比赛跑步时,力量太弱不胜衣,总是跑不过他。初中生:面对数学难题,我的数学能力弱不胜衣,无法解决。高中生:在与顶尖大学竞争的录取中,我的成绩和实力都弱不胜衣。大学生:对比国外的科研实力,我们的科研水平还是弱不胜衣。成年人:在与公司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时,我的个人能力显得弱不胜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