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上骄下
拼音chǎn shàng jiāo xià
含义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凡是这一号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典故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凡是这一号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近义词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反义词
锄强扶弱
英文翻译
fawn on those above and bully those belo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成语举例:凡是旧社会那些地主、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对上对下两面三刀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谄,不能读作“xiàn”。
成语辨形:谄,不能写作“馅”。
详细解释
- 谄上骄下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合成词。谄指对上级恭维、奉承,骄指傲慢自大,上下指上下级关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上级卑躬屈膝、巴结奉承,对下级则傲慢自大、瞧不起的行为态度。
使用场景
- 谄上骄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傲慢自大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组织或机构内部的权力关系。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一位名叫子胥的大臣,他曾经是楚国的相国,拥有很高的权力。但是后来,子胥的地位下降了,他被贬为庶民。在子胥卸任相国之后,他对上级非常恭敬,对下级却非常傲慢。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谄上骄下”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谄上骄下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合成词,谄和骄分别表示对上级和对下级的态度。
例句
- 1. 他对领导总是谄上骄下,真是个恶心的人。2. 这个公司的老板谄上骄下,对员工非常刻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谄上骄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上级面前低头谄媚,而在下级面前昂首挺胸,形成鲜明的对比。
延伸学习
- 除了谄上骄下,还有许多与人际关系和权力有关的成语,如马屁精、高人一等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老师谄上骄下,总是做老师的小助手。2. 初中生:班长对老师谄上骄下,总是讨好老师。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谄上骄下,但在家里却对父母很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