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惶惶
拼音zhàn zhàn huáng huáng
含义戒慎畏惧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近义词
战战兢兢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戒慎畏惧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心情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钟繇的两个儿子钟毓、钟会少年时就有名气,魏文帝听说后就下令接见。文帝见钟毓脸上有汗问为什么?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文帝深为喜爱。
详细解释
- 战战惶惶是形容人因为害怕或担心而心神不宁的状态。战战指的是颤抖的样子,惶惶指的是恐惧不安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的焦虑和不安定。
使用场景
- 战战惶惶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危险、困境或紧张情境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或重要考试时的紧张和不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九年》。当时,齐国的襄公因为受到了晋国的威胁,心生恐惧,整日不安,无法安心工作。于是,他的臣子们用“战战惶惶”来形容他的状态。
成语结构
- 战战惶惶是一个重叠叠词的结构,通过重复的形容词来强调人的不安和恐惧。
例句
- 1. 考试前夕,他整天战战惶惶,无法集中精力复习。2. 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感到战战惶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战战惶惶”与人在寒冷的冬天战战兢兢的样子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恐惧、不安相关的成语,例如“胆战心惊”、“惶惶不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心里战战惶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好。2. 初中生:听到了地震的消息,大家都战战惶惶地逃离了教室。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整天战战惶惶,不知道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