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冤负屈
拼音hán yuān fù qū
含义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近义词
衔冤负屈、叫苦连天
反义词
委曲求全
英文翻译
be wronged on a false charge <suffer an iniquitous wro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成语举例:说无休诉不尽的含冤负屈情。(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屈,不能读作“qǔ”。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详细解释
- 含冤负屈是指遭受冤枉和委屈,受到不应该承受的冤屈或冤枉待遇。形容受到不公正对待,无法申辩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了冤枉和委屈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被误解、被诬告或被冤枉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婴的官员,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权,因此被一些有权势的人所厌恶。有一次,晏婴被控告犯罪,但他对此毫不知情。最终,他被判决有罪,受到了冤枉和委屈。晏婴在被判决后感到非常委屈,他对人们说:“我含冤负屈!”。从此,人们就用“含冤负屈”来形容受到冤枉和委屈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含冤”和“负屈”。其中,“含冤”表示受到冤枉,而“负屈”表示承受委屈。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含冤负屈。
例句
- 1. 他在公司被错误地指控了偷窃,真是含冤负屈。2. 尽管他清白无辜,但他还是含冤负屈地被判了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创造一个故事或场景,将含冤负屈的情况描绘出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将这个成语与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联系起来,使记忆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冤案和冤假错案,了解冤枉和委屈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公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被老师误以为偷了同学的铅笔,我感到很含冤负屈。2. 初中生:我的同桌经常把我的功劳说成是他的,我真是含冤负屈啊!3. 高中生:我为了朋友撑腰,被别人谎报了违规行为,真是含冤负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