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口惠而实不至在词典中的解释
kǒuhuìérshízhì

口惠而实不至

拼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含义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出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典故出处

  • 《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近义词

  • 空头支票

反义词

  • 言出必行

英文翻译

  • leaves without figs <Great promises and small performance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成语举例: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惠,不能写作“慧”。
    成语谜面:空头支票

详细解释

  • 口惠而实不至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口惠指的是口头上的好处,实指的是实际行动或实际的利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只会说好听的话,却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帮助。它强调了言行不一致、只顾表面的现象。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不负责任、只顾自己利益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家、商人、朋友等各种场景中的人物。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公子纠向晋国的公子重贿赂了一些人,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夺取晋国的权力。然而,当公子纠离开晋国后,他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给予那些人实际的好处。因此,人们用“口惠而实不至”来形容这种行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总是说一些好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付诸实际行动,简直就是个口惠而实不至的人。2. 这家公司的老板总是给员工承诺各种好处,可是实际上从来没有兑现,真是太口惠而实不至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张嘴说话,嘴里冒出好处的气泡,但是这些气泡却没有实际效果,只是虚无而已。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成语的故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常常说要保护环境,可是我们班上有些同学只是嘴上说说,从来不参加环保活动,真是口惠而实不至。2. 初中生:政治家经常在选举时承诺改善民生,但是一旦当选后就不再关心人民的困难,这就是口惠而实不至。3. 高中生:有些商家打着促销的旗号,宣传着大幅降价,但实际上价格并没有变化,这就是口惠而实不至。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口惠而实不至成语造句

  • 口惠而实不至造句(精选13条)

    1、校长曾答应过给老师长工资,却总是口惠而实不至。2、我们对不同的观点口惠而实不至,这通常意味着,我们认识到人们有不同的议事日程或目的或欲望。3、比图拉克的口惠而实不至可好得多了。4、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

  • 口惠而实不至造句(精选12条)

    1.校长曾答应过给老师长工资,却总是口惠而实不至。2.帮助别人就要迅速见之行动,不要口惠而实不至。3.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5.对环境问题,各方都是口惠而实不至。6.不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