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看朱成碧在词典中的解释
kànzhūchéng

看朱成碧

拼音kàn zhū chéng bì

含义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典故出处

  •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近义词

  • 看碧成朱

英文翻译

  • take red for gree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成语举例: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三:“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色弱

详细解释

  • 成语“看朱成碧”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画师被皇帝派去画一幅画,皇帝要求画师画出一块红玉石的样子。画师看到红玉石的外表是红色的,但他认为红玉石的内部应该是绿色的。于是,他画出了一块绿色的玉石。皇帝看到后大为震惊,对画师的眼力和见识非常赞赏。因此,成语“看朱成碧”就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测出其内在的本质或真相。

使用场景

  • 当我们在分析问题、评价事物时,如果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而使用“看朱成碧”这个成语,可以提醒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故事起源

  • 成语“看朱成碧”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的《画坛》一则。

成语结构

  • 四个字,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没有看到深层次的原因,真是太“看朱成碧”了。2.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看朱成碧”,不能只凭直觉做出判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看朱成碧”与“看表变真”相联想,表示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表变化来推断事物的本质。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观察、判断相关的成语,如“见微知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常常告诉我,要善于“看朱成碧”,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外貌,要了解他们的内在品质。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教我们要善于“看朱成碧”,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3. 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运用“看朱成碧”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事物的细节,揭示出问题的本质。4. 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要“看朱成碧”,不能只看到实验结果,还要深入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机制。

拆字解意

看朱成碧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