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草庐
拼音sān gù cǎo lú
含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近义词
三顾茅庐
英文翻译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详细解释
- 三顾草庐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故事中,刘备三次到草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最终成功请到了这位才华出众的谋士。三顾草庐的成语形容了人才难得,需要经过多次请求或努力才能得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才华出众,却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请求或招揽。也可以用来形容经过多次努力才能实现某个目标。
故事起源
-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这位才华出众的谋士,三次到草庐拜访他。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坚持和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辅助刘备。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也形成了成语“三顾草庐”。
成语结构
- 三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名词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是个“三顾草庐”的人物,只有经过多次请求他才肯出山。2. 我们需要找到一位“三顾草庐”的设计师来完成这个项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顾草庐”形象化地理解为一个人在草庐前三次请求。可以通过想象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拔苗助长”、“一意孤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三次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终于明白了。2. 初中生:他是个“三顾草庐”的人,只有经过多次劝说他才肯接受我们的建议。3. 高中生:为了请到这位著名导演,我们不惜“三顾草庐”,终于成功邀请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