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一意
拼音tóng xīn yī yì
含义指心志一致。
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近义词
一心一意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心志一致。
成语举例: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同心一意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同心”和“一意”两个词组成。同心指的是人们的心思、意愿相同;一意指的是专心一意,全力以赴。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同心一意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伙伴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可以用来形容团队在完成任务时的默契和集体智慧,也可以用来形容家庭成员在面对困难时的相互支持和合作。
故事起源
- 同心一意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故事中,齐国的昭公在位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晋国的进攻。昭公派遣大夫管仲去晋国寻求援助,但管仲在晋国受到了冷遇。管仲回国后,昭公问他晋国是否会援助齐国,管仲回答说:“晋国的君主和大臣心意不一,不会同心一意地援助我们。”昭公听后非常生气,将管仲赶出朝廷,但后来昭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重新接纳管仲为大臣,并表示愿意与管仲同心一意地为国家的发展努力。从此,同心一意成为了形容团结合作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同心一意是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副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同心”表示心思相同,意愿一致,“一意”表示专心一意,全力以赴。
例句
- 1. 团队成员同心一意,共同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2. 在我们家庭中,每个人都同心一意,互相支持和帮助。3. 只有同心一意,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同心一意”与团结合作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团队成员们手牵手、心连心,一起努力完成任务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团结合作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同心一意地为班级举办一次活动。2. 初中生:班级同学们同心一意地为学校的文化节做准备。3. 高中生:我们同心一意地为高考努力备考。4. 大学生:大家同心一意地为社团的活动进行策划和组织。5. 成年人:我们同心一意地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