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核实
拼音xún míng hé shí
含义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出处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典故出处
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近义词
循名督实、循名责实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举例: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如是则平时无冗实之兵,临事获劲旅之用,循名核实,化弱为强,计无过于此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循名核实是指根据事物的名称或标志来核实其真实性或准确性。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调查和确认来确保事实的准确性,以避免误解或错误的判断。
使用场景
- 循名核实常用于描述在处理问题或解决争议时,需要通过查证事实来确定真相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新闻报道、法律案件、商业交易等。
故事起源
- 循名核实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史记》中。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物品的名称来判断其性质和特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孟尝君的政治家,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善于通过核实事实来做出决策。
成语结构
- 循名核实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循、名、核实。
例句
- 1. 在报道新闻时,记者应该循名核实,避免错误的信息传播。2. 在签署合同之前,我们应该循名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用情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侦探,需要通过核实线索来揭示真相。将成语的意思和“侦探核实真相”的形象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核实事实相关的成语,如“事实胜于雄辩”、“真相大白”等,可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循名核实事实,不能编造故事。2. 初中生:在做实验时,我们要循名核实实验步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3. 高中生:在做研究报告时,我们要循名核实各种数据和资料,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要循名核实引用的文献和资料,避免抄袭和错误引用。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循名核实”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