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镞镞在词典中的解释

镞镞

拼音zú zú

注音ㄗㄨˊ ㄗ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挺拔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文学鏃鏃,无能不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 阮圆海 ﹞如就戏论,则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
    (2).突出貌。 唐 王建 《荆门行》:“ 峴亭 西头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3).锐利貌。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神剑光差差,飞矢锋鏃鏃。”
    (4).簇拥貌。鏃,通“ 簇 ”。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白洋潮》:“﹝潮﹞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鏃鏃,无敢復先。”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低沉,绵绵不绝。

详细解释

  • 镞镞一词形容声音低沉、连绵不绝,通常用来形容钟声、鼓声或者人的低沉的声音。它表示声音连绵不断,回响不绝,声音的延续时间长。

使用场景

  • 镞镞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声音,特别是低沉、绵长的声音。可以用来形容钟声、鼓声、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形容人的声音。

故事起源

  • 镞镞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文苑传》中,形容鼓声低沉、绵绵不断。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各种低沉、连绵不绝的声音。

成语结构

  • 镞镞是一个叠字词,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例句

  • 1. 教室里传来了镞镞的钟声,提醒同学们上课了。2. 夜晚里,寺庙里传来了镞镞的佛号声,让人感到宁静。3. 他的声音镞镞地传来,让人感到压抑。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到钟声或者鼓声的声音,想象声音低沉、绵绵不绝的样子,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声音相关的成语,如雷鸣般的掌声、如泉水般的笑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大象走过时,地面上发出了镞镞的声音。2. 小学生:风吹过河面,水流发出了镞镞的声音。3.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声镞镞地传遍了整个教室。4. 高中生:深夜里,寺庙传来了镞镞的钟声,令人陶醉。

拆字解意

镞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