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戴凭经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ipíngjīng

戴凭经

拼音dài píng jīng

注音ㄉㄞˋ ㄆㄧㄥˊ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清 毛奇龄 《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独惭元旦会,未设 戴凭 经。”亦作“ 戴凭席 ”。 清 黄遵宪 《感怀》诗:“ 戴凭 席互争, 五鹿 角屡折。”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于某种技能或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深厚,能够信手拈来,熟能生巧。

详细解释

  • 戴凭经这个成语由“戴”、“凭”、“经”三个字组成。其中,“戴”表示佩戴,指的是将某种技能或知识紧紧固定在心中;“凭”表示依靠,指的是通过对某种技能或知识的依赖和运用;“经”表示经验,指的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将某种技能或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和深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于某种技能或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高超,能够熟练运用。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戴凭经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资料。

成语结构

  • 戴凭经的结构是“戴”+“凭”+“经”。

例句

  • 1. 他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演奏已经达到了戴凭经的境地。2. 这位厨师的烹饪技艺已经戴凭经,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能够熟练操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戴凭经”这个成语与“戴上凭证,经验丰富”这个形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戴凭经相关的成语,例如“炉火纯青”、“娴熟”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我觉得我对这个知识点已经戴凭经了。2. 初中生:我经过多次练习,对于书法的基本功已经戴凭经了。3. 高中生: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终于戴凭经地掌握了这门乐器的演奏技巧。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跟着专业人士学习和实践,逐渐达到了戴凭经的水平。

拆字解意

戴凭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