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证
拼音yǎn zhèng
注音ㄧㄢˇ ㄓ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还有 杜老四 做眼证哩!你去把他找进来问问看。”
基本含义
- 亲自目睹并证实事实真相
详细解释
- 眼证是指亲眼目睹并亲自验证事实真相,证实某件事情确实存在或发生。它强调亲自经历和亲眼目睹的重要性,是对事实真实性的确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强调亲身经历、目睹事实真相的情况,特别是在法庭上、调查取证、证明事实等场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国相李斯,与齐威王一起巡视国内,发现一处地方水草丰美。李斯向齐威王报告时,他没有说服力地描述了那个地方的美丽。于是,齐威王派了另外一位官员前去视察,这位官员亲眼目睹了那个地方的美景,并向齐威王汇报了真实情况。因此,人们形容亲眼目睹并证实事实真相的行为为“眼证”。
成语结构
- 由“眼”和“证”两个字组成,其中,“眼”表示亲眼目睹,而“证”表示证实、证明。
例句
- 1. 他亲自去现场眼证,确保了事实的真实性。2. 我们需要找到目击者来对这件事进行眼证。3. 法庭上的证人必须能够提供眼证,证明被告的罪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亲眼目睹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然后亲自去证实它的真实性,这样就能够记住“眼证”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证明事实相关的成语,如“耳闻目睹”、“亲眼所见”等,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亲眼目睹了小猫被救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眼证奇迹的发生。中学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我很想亲眼目睹那个时代的风采,亲自眼证他的勇敢行为。大学生及成人:作为一名法律学生,我知道在法庭上提供眼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亲眼目睹并证实的事实才能真正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