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楯
拼音yáng dùn
注音ㄧㄤˊ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杨木做的盾牌。《左传·定公六年》:“﹝ 乐祁 ﹞献杨楯六十於 简子 。” 杨伯峻 注:“古代盾或以木为之,此杨木非水杨……则此杨楯之杨或即黄杨,木材黄色,质坚緻,故以为盾。” 宋 徐晋卿 《春秋经传类对赋》:“ 孟庄子 为橁琴而示暇, 宋 乐祁 献杨楯以貽辜。”
基本含义
- 指人物坚定不移、正直无私的品质。
详细解释
- 杨楯,古代兵器名,用来保护身体的盾牌。成语“杨楯”比喻人的品质坚定不移,正直无私,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为外界利益所动摇的情况。可以用来赞扬为人正直、坚持原则的人。
故事起源
- 相传杨楯是古代著名的士兵,他在战场上以勇猛善战、坚韧不拔的品质而闻名。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人的品质坚定不移,正直无私。
成语结构
- 杨楯为名词结构,表示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例句
- 1. 他是一个杨楯之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原则。2. 在这个贪污腐败的社会里,能保持杨楯的人真是不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杨楯”与坚定不移、正直无私的品质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杨楯,坚定地站在原地,不受任何干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高尚相关的成语,如“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杨楯之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 初中生:只有杨楯之才才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3. 高中生:他的品质如同杨楯般坚定,不为任何利益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