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嫠
拼音gū lí
注音ㄍㄨ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孤儿寡妇。 唐 韩愈 《复志赋》:“嗟日月其几何兮,擕孤犛而北旋。” 宋 王安石 《哀贤亭》诗:“终欲往一慟,咏言慰孤嫠。” 金 元好问 《綦威卿毅挽辞》:“孤嫠平日託,昆季再生缘。”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孤嫠谩恤机中纬,媿填海无能衔石。” 清 曾国藩 《陈仲鸾之父母七十寿序》:“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 于右任 《义旗》诗:“羆虎连营思将帅,流亡载道泣孤嫠。”
基本含义
- 指丧偶的妇女。
详细解释
- 孤嫠是由“孤”和“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孤”意为独自、孤单,指一个人独自一人;“嫠”意为丧偶的妇女。因此,孤嫠指的是失去丈夫的妇女,她们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丧偶的妇女,表达她们在丧偶后的孤独和无助。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孤单和无依无靠。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历史人物——陈圆圆。陈圆圆是明朝朱元璋的妃子,但朱元璋死后,她被迫成为孀妇。陈圆圆在丈夫去世后过着孤独的生活,成为了孤嫠的代表。
成语结构
- 孤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她成为了一位孤嫠,独自抚养孩子。2. 在那个时期,许多妇女成为了孤嫠,过着艰难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孤嫠”联想成“孤独的妻子”,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丧偶妇女的关爱和支持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的妈妈是一位孤嫠,独自一人将她抚养长大。初中生:我在电视剧中看到了一个孤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高中生:孤嫠是一个古代的词语,形容了那些失去丈夫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