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荣州被召二首(其二)
宋 · 李石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注释
人情:人际关系和风俗。异:不同。
寒暄:问候交谈。
节物:季节景色。
脚轻:脚步轻盈。
贪:渴望。
远路:长途旅行。
眼转:目光流转。
近例:近来的例子。
占郎宿:占据郎君的夜晚。
守符:遵循常规。
盛时:繁盛时期。
人与地:人与土地的关系。
尺一:书信(古代长度单位,一尺长的信笺)。
费招呼:耗费大量精力。
翻译
人情世故各不相同,季节变换也有特色。脚步轻快渴望长途,目光流转却隔着重重湖泊。
近来常占据郎君的夜晚,多年已习惯这样的规律。
在繁盛时期,人与土地的关系紧张,书信往来需花费大量精力。
鉴赏
这段诗文描绘了送别时的感慨与对远方友人深情的思念。"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表达了不同环境下人们情感交流的差异,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物是非凡之意。"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渴望与眷恋,似乎连目光都能穿越遥远的距离。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一句中,“近例”可能指的是近来的例证或故事,而“占郎宿”则是在询问或思念远方的朋友。"频年已守符"表达了时间流逝,友人依旧在遥远的地方坚守着某种承诺或职责。
最后两句"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描绘了一种繁华时节中,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似乎也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来维系,即使是最微小的距离(“尺一”)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沟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