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寿瑞生禅者赏析

寿瑞生禅者

明 · 释今无
苾刍托钵愁臂酸,重毡褥覆恣昼眠。
古人叹惜至今日,功德林枯上虚烟。
手软不摇普化铎,舌结谁开大沩田。
我作驱乌见一人,月门畚笨能苦辛。
拗折硬弓追石巩,锄开春草类玄真。
峰前两眼看云水,清溪一喝扬沙尘。
绿竹参天摇凤尾,新松遍岭长龙鳞。
一肩两手汗如雨,金牛有饭应斋汝。
又能步步拜街尘,狮吼象踏无违拒。
遂令丈六金色身,螺丝宝髻神踽踽。
自从震旦降旃檀,此相真堪福寰宇。
相成易汝为瑞生,一言道合宾中主。
风高月白六七年,栽花礼佛藕池边。
篆烟夜照琉璃直,閒梦朝看木枕圆。
前年我分海幢席,一椽老汝诸狂息。
不去庐山不北归,芳兰万本当门植。
此地方标吉祥草,朱甍碧瓦凭愿力。
香珠十串绕长廊,声声微令乾心识。
五十以前一瞬间,五十以后亦等閒。
频伽瓶纳太虚空,了无出入与往还。
莲华十劫不肯开,清香扑鼻隐金台。
还将阎浮五十载,销尽习气无尘埃。
此后谁能为汝寿,白毫悦体光如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瑞生的禅者的修行生活和精神境界。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比喻,展现了瑞生禅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毅力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句“苾刍托钵愁臂酸”,以“苾刍”(和尚)的形象开始,描述了僧侣托钵乞食时的艰辛,手臂因长时间持钵而感到酸痛。接着“重毡褥覆恣昼眠”一句,对比地描绘了瑞生禅者在修行中的另一面——他以厚重的毯子和褥垫铺就的舒适环境,自在地昼眠,暗示了他在修行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古人叹惜至今日,功德林枯上虚烟”两句,借古人之叹,表达了对瑞生禅者所追求的功德与精神境界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手软不摇普化铎,舌结谁开大沩田”则进一步描绘了瑞生禅者在修行中的专注与沉默,他的手已无力摇动象征佛法传播的普化铎,舌头也仿佛被锁住,无法开口讲说佛法,这反映了他深入内省、静心修行的状态。

“我作驱乌见一人,月门畚笨能苦辛”至“新松遍岭长龙鳞”这一段,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月门畚笨”、“拗折硬弓”、“锄开春草”、“绿竹参天”、“新松遍岭”,以及“峰前两眼看云水”、“清溪一喝扬沙尘”等,展现了瑞生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宁静如水的境界,同时也寓意着他的修行如同自然生长一般,逐渐深入、壮大。

“一肩两手汗如雨,金牛有饭应斋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瑞生禅者在修行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即使汗水如雨,也愿意为他人提供食物,体现了他的慈悲与奉献精神。

“又能步步拜街尘,狮吼象踏无违拒”则表现了瑞生禅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一切事物的尊重与包容,无论是狮子的吼叫还是大象的脚步,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遂令丈六金色身,螺丝宝髻神踽踽”一句,通过比喻,描绘了瑞生禅者在修行中逐渐达到的内在精神状态,如同拥有金色身和螺丝宝髻的神祇,行走在世间,显得庄严而神秘。

“自从震旦降旃檀,此相真堪福寰宇”表明了瑞生禅者所代表的佛法对于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和福祉。

“相成易汝为瑞生,一言道合宾中主”强调了瑞生禅者与佛法之间的契合,他的言语和行为如同宾主之间的一致,体现了深厚的法缘和智慧。

“风高月白六七年,栽花礼佛藕池边”至“声声微令乾心识”这一段,通过描述瑞生禅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修行活动,如夜晚的篆烟、清晨的木枕、栽花礼佛、藕池边的活动等,展现了他与自然、与佛法的深度连接和内心的宁静。

“五十以前一瞬间,五十以后亦等閒”表达了瑞生禅者在修行道路上的时间观念,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如同一瞬间般短暂,体现了他对时间的超越和对永恒的追求。

“频伽瓶纳太虚空,了无出入与往还”一句,通过比喻频伽瓶(一种盛水器)容纳虚空,形象地描绘了瑞生禅者的心境达到了空灵无碍的境界,没有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莲华十劫不肯开,清香扑鼻隐金台”则以莲花未开比喻瑞生禅者修行的精进与耐心,即使经历了十劫(佛教中表示极长的时间),仍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香,如同隐藏在金台之中的莲花。

“还将阎浮五十载,销尽习气无尘埃”表达了瑞生禅者在人间的修行,最终能够消除所有的习气和烦恼,如同阎浮提(人间)的五十年,最终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

“此后谁能为汝寿,白毫悦体光如梅”一句,以瑞生禅者长寿的形象结束,预示着他将长久地在世间传播佛法,如同梅花般散发出洁白的光芒,给予众生以希望和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瑞生禅者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精神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者无私奉献、慈悲为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品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