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乐祸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含义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近义词
落井下石
反义词
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英文翻译
laugh at other's troubl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成语举例: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辨形:幸,不能写作“辛”。
成语谜面:失火唱山歌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详细解释
- 幸灾乐祸是由两个相反的词语组成,幸灾和乐祸。幸灾指的是幸运的人看到别人遭受不幸时感到高兴;乐祸指的是在别人遭受不幸时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对别人不幸的冷漠和无情。
使用场景
- 幸灾乐祸多用于贬义场合,形容那些心地阴暗、喜欢看别人倒霉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一些嫉妒、嘲笑、讽刺等负面情绪。
故事起源
- 幸灾乐祸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外物》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庄子的哲学家遇到了一个梦境,梦见他变成了一只大鱼。庄子在梦里游泳快乐无比,但是当他醒来后,却感到非常失望和悲伤。庄子解释说,他在梦里幸灾乐祸地享受鱼的快乐,但是当他醒来后,他却意识到这只是一个梦境,自己并不真正是一条鱼,因此感到失望和悲伤。
成语结构
- 幸灾乐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幸灾”,宾语是“乐祸”。
例句
- 1. 他竟然幸灾乐祸地笑着看着别人摔倒。2. 这个人总是幸灾乐祸地看着别人的不幸。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幸灾乐祸这个成语。幸灾可以联想到“幸运”,乐祸可以联想到“快乐”,因此幸灾乐祸就是在别人不幸时感到幸运和快乐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酸甜苦辣”、“笑里藏刀”等,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幸灾乐祸的同学一起玩。2. 初中生:他在考试时总是幸灾乐祸地看着别人的分数。3. 高中生:他幸灾乐祸地笑着看着他的对手输掉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