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
拼音cùn sī bù guà
含义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典故出处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近义词
一丝不挂、赤身裸体
反义词
衣冠楚楚
英文翻译
have nothing on <be stark nak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成语举例:热甚,寸丝不挂,故不敢出门。(明李贽《焚书 答陆思山》)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赤身裸体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丝,不能读作“shī”。
成语辨形:挂,不能写作“桂”。
成语辨析:寸丝不挂和“赤身裸体”都可形容没穿什么东西。有时可通用。但寸丝不挂偏重在什么也没穿或一无所有;而“赤身裸体”可指衣服破烂不能遮体了。
成语谜面:光身
详细解释
- 寸,指长度单位,表示极小的量;丝,指细小的线;不挂,指没有松散或不整齐。寸丝不挂形容人的衣着整齐,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整洁之处。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衣着整洁,形象得体,毫无不整洁之处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状态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缺陷或瑕疵。
故事起源
- 《论语·子路》中有一则故事:“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其中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被解释为“君子即使在一顿饭的时间内也绝不违背仁德,即使是匆忙赶路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不整洁。”
成语结构
- 寸丝不挂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每天上班都穿得寸丝不挂,给人一种整洁干净的感觉。2. 这幅画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寸丝不挂。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寸”和“丝”都是细小的单位,而“不挂”则表示没有松散或不整齐。通过想象一个人身上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整洁得像丝一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衣着整洁相关的成语,如“一尘不染”、“衣冠楚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都穿得寸丝不挂,老师都夸我。2. 初中生:她参加比赛时的仪容仪表寸丝不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他的作文写得寸丝不挂,没有一处语病。4. 大学生:面试时要注意仪表仪容,保持寸丝不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