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含义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典故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义词
锱铢较量、斤斤计较、一毛不拔
反义词
慷慨解囊、满不在乎、豁达大度
英文翻译
be alive to one's own interes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举例: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锱,不能读作“liú”。
成语辨析:锱铢必较与“斤斤计较”有别:锱铢必较侧重于形容计较财物;“斤斤计较”不限于形容计较财物。
详细解释
- 锱铢必较是由“锱铢”和“必较”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锱铢”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非常小,而“必较”则表示争论、计较。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对于小事情非常计较,不肯放过任何一点小瑕疵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琐碎的事情过于计较,追求完美,不容许有任何错误或瑕疵。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过于苛刻。
故事起源
- 关于锱铢必较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关于古代著名的诗人杜牧的故事。相传杜牧在唐朝时期,曾经在一个宴会上,看到一位官员的酒杯有一点点污渍,就非常生气地指责对方不注意细节。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锱铢必较的意义。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前半部分是名词“锱铢”,后半部分是动词“必较”。
例句
- 1. 他对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锱铢必较,所以很少出错。2. 她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对于家里的每一个小问题都锱铢必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锱铢必较”这个成语与一个人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颗小小的钻石的场景联系起来,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这样,每当你想起这个场景时,就会联想到一个人对于小事情过于计较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成语“锱铢必较”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个性特点相关的成语,比如“一丝不苟”、“一刻千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作业要求真是锱铢必较,连一点点笔迹不规范都会扣分。2. 初中生:她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对朋友的衣服颜色、鞋子款式都锱铢必较。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论文要求非常高,每一个句子都要锱铢必较。4. 大学生:这个老板非常严格,对员工的工作细节都锱铢必较,所以大家都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