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肤之痛
拼音qiè fū zhī tòng
含义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典故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近义词
同感身受、痛定思痛
反义词
不关痛痒
英文翻译
pain of cutting one's bod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成语举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切肤之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比喻感受深切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切,不能读作“qiē”。
成语辨形:痛,不能写作“疼”。
成语谜面:动手术
歇后语:一头跌到菜刀上
详细解释
- 切肤之痛是指痛苦感受极其深刻,如同被刀子切割一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经历或感受带来的极大痛苦。
使用场景
- 切肤之痛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令人痛苦的经历、教训或感受。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失败的痛苦等。
故事起源
- 切肤之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汉朝末年,刘邦的部将项羽在攻打秦朝时,遭遇了一次失败。在这次失败中,项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战友,深受创伤。他用刀划破自己的身体,以此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从此,切肤之痛成为了形容极度痛苦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切肤”和“之痛”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感受到了切肤之痛。2. 经历了失败的打击,他深深体会到了切肤之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切肤之痛”与割破皮肤的感觉联系起来,想象被刀子切割的痛苦,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痛苦、困难相关的成语,如“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摔倒时的痛感让我感受到了切肤之痛。2. 初中生:考试失败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切肤之痛。3. 高中生:失去亲人的痛苦让我感受到了切肤之痛。4. 大学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创业,我深刻体会到了切肤之痛。5. 成年人:失去工作的痛苦让我感受到了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