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
拼音hòu qǐ zhī xiù
含义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出处《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典故出处
《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近义词
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英文翻译
a promising you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成语举例: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后起之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谜面:新苗;汉光武
成语故事
出处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后起之秀”。故事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详细解释
- 后起之秀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年轻一代中崭露头角、成就卓越的人。这些人通常具备出众的才能和潜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使用场景
- 后起之秀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中出现的年轻人才。可以用于表扬年轻人的才华和成就,也可以用于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争取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后起之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太和正音谱·韵府》中,他用这个成语形容科举考试中后来出现的优秀考生。
成语结构
- 后起之秀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汉字的意思分别是“后”、“起”、“之”和“秀”。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是我们学院的后起之秀,他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2. 这个年轻的企业家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他的公司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每个汉字的意思与其发音和英文释义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制作一张包含例句的卡片,每天复习一次,加强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词语和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后起之秀,为国家做出贡献。2. 初中生:他是学校的后起之秀,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3. 高中生:她是我们班级的后起之秀,不仅成绩优秀,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后起之秀,已经在大型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5. 成年人: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