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含义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典故出处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近义词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反义词
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英文翻译
The people in the same boat help each oth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举例: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济,不能读作“qí”。
成语辨形:济,不能写作“计”。
成语辨析:同舟共济偏重于“共济”;指同心协力;共度难关;“风雨同舟”偏重于“同舟”;指客观条件相同;处境相同;共同前进。
成语谜面:乘一条船渡江
歇后语:一个船上的难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详细解释
- 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文是“同舟而济,相救如一”。它比喻在共同的困难和危险面前,大家必须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使用场景
- 同舟共济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众志成城的精神,适用于各种团队合作、灾难救援、社区互助等场景。
故事起源
-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的襄公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与他的臣子们一起乘船渡河。船在途中遇到了大风浪,几乎要翻船。这时,襄公和他的臣子们同心协力,共同划桨,最终成功渡过了难关。后来,人们用“同舟共济”来形容在困难时期大家团结一致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同舟共济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同舟”和“共济”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同战胜困难。2. 只有同舟共济的团队,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同舟共济”与大家一起乘船渡河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在困难的航程中,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划桨,努力克服困难。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团结合作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要同舟共济,一起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在这次班级活动中,我们要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班同学要同舟共济,共同进步,争取实现理想的大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