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子
拼音bó wù jūn zǐ
含义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典故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英文翻译
a very learned ma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博学多识的人。
成语举例: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 ★《旧唐书 吕才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知识丰富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博物君子由“博物”和“君子”两个词组成。“博物”意为广博的学问,多指对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和了解。“君子”则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具备礼仪、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博物君子指的是既有博学多才的知识面,又有高尚品德的人。
使用场景
- 博物君子一词常用于形容具备深厚学问和优良品德的人,尤其是在评价学者、文人、教育家等方面的人才时常会用到。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相传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氏有一个儿子叫季文子,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同时又具备高尚的品德。季文子在鲁国的学问和修养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被人们誉为“博物君子”。
成语结构
- 由两个词组成,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一个博物君子,不仅学问广博,而且品德高尚。2. 这位教授是当代的博物君子,深受学生们的敬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博物君子”理解为一个人内外兼修的综合形象,博学多才的知识面和高尚品德的修养相结合。可以通过与孔子、学问广博的人物联想,或者将博物君子的形象与自己的理想形象相联系,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博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学问和品德修养,可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听取优秀人物的演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博物君子,对各种知识都很了解。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博物君子,有广博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3. 高中生:他是一个博物君子,不仅学业优秀,而且为人谦虚、有爱心。4. 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努力成为博物君子,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