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斗唇合舌在词典中的解释
dòuchúnshé

斗唇合舌

拼音dòu chún hé shé

含义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典故出处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斗唇合舌是由“斗”、“唇”、“合”、“舌”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斗”指争斗、争论,“唇”指嘴唇、口舌,“合”指合在一起、激烈,“舌”指舌头、口才。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争辩时,言辞激烈,口舌之争激烈。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形容争辩、争论激烈的场景,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争议和争执的情况,例如政治争论、法庭辩论、学术争论等。

故事起源

  • 《论语·雍也》中有一段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巧言令色的评价,意思是虽然巧言令色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好处,但真正的仁德却是稀少的。后来,人们将“巧言令色”解释为斗唇合舌,意味着争辩激烈、口舌之争激烈。

成语结构

  • 斗唇合舌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们在会议上斗唇合舌,争论了一个晚上。2. 两位律师在法庭上斗唇合舌,争取自己的主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法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一起,嘴唇紧紧贴在一起,用舌头争斗的场景,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争辩、口舌之争相关的成语,例如“争论不休”、“口水战”等,加深对口舌之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在游戏规则上斗唇合舌,争论了很久。2. 初中生:班里的两个同学斗唇合舌,争辩了一整节课。3. 高中生:辩论队的成员在比赛中斗唇合舌,争取胜利。4. 大学生:在学术研讨会上,两位教授斗唇合舌,争论了很多观点。

拆字解意

斗唇合舌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