褴褛筚路
拼音lán lǚ bì lù
含义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典故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近义词
筚路蓝缕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成语举例:又被注者摘索无遗,不得不褴褛筚路,逃之无何有之乡。★清·周亮工《与某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详细解释
- 褴褛筚路是由两个词语组成,褴褛指衣衫破旧不堪,筚路指用竹子制成的简陋道路。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的困苦和艰辛。它强调了在困境中坚持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褴褛筚路常用于描述个人在事业、学业或生活中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取得成功,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业或项目在开始阶段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昭公出征,他的车马被敌人劫走,只剩下一匹马和一辆简陋的车。昭公为了继续前行,只能骑马拉着车。在这艰难的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农夫,农夫看到昭公的车马状况非常糟糕,对昭公说:“君子褴褛筚路,小人闲居骄奢。”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褴褛筚路。
成语结构
- 褴褛筚路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形容词褴褛和筚路修饰名词褴褛筚路。
例句
- 1. 他通过褴褛筚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 这个项目在起初阶段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团队通过褴褛筚路,最终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褴褛筚路与“困苦而坚持”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努力和奋斗的意义。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褴褛的人在一条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者参与讨论,进一步了解褴褛筚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家境贫困,但是通过褴褛筚路,考上了大学。2. 初中生:这个项目的起步阶段非常艰难,但是我们要坚持褴褛筚路,努力实现目标。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怕褴褛筚路。4. 大学生:创业的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只有通过褴褛筚路,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