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
含义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典故出处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近义词
后生可畏
反义词
不堪造就、冥顽不灵
英文翻译
A great man will succeed late in lif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成语举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器,不能写作“气”。
成语谜面:百岁挂帅;夜校出人才
成语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详细解释
- 大器晚成是由“大器”和“晚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大器”指的是大的容器或器具,比喻人的才能、潜力或事物的发展潜力。而“晚成”指的是成熟或成功的时间晚于一般人或事物,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能达到优秀或成功的状态。因此,大器晚成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需要经历时间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或成熟。
使用场景
- 大器晚成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早期看起来并不出众,但经过努力和积累后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如教育、工作、创业等,来鼓励人们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坚持努力,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
- 大器晚成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孟子的哲学家,在他年轻时曾经去见另外一个哲学家荀子。当时,孟子年轻貌美,才华出众,但荀子却对他不屑一顾。孟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决定等待时机,努力学习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孟子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个故事成为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大器晚成的成语结构为“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其中形容词“大”和“晚”用来修饰名词“器”和“成”。
例句
- 1. 他虽然在学习上起步比较慢,但是我们相信他会大器晚成的。2. 这个项目虽然一开始进展缓慢,但我相信它会大器晚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大的容器,里面装满了各种宝贝,但是这个容器却是在晚上才完成的。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大器晚成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大器晚成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与时间和努力相关的成语,如“日积月累”、“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不是班里最聪明的,但是我相信我会大器晚成的。2. 初中生:虽然我在学习上起步比较慢,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大器晚成。3. 高中生:我并不是天才,但我相信自己会在未来大器晚成。4. 大学生:虽然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坚信我会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