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蛇蚓
拼音háng háng shé yǐn
含义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典故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行行蛇蚓比喻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不敢大胆行动,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犹豫不决、拖延时间,没有行动力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源自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行行蛇蚓,蛇蚓之穴,可与共戴天。”意思是蛇和蚯蚓的行动都是缓慢的,它们的洞穴是可以共同使用的。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行行蛇蚓”引申为比喻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行行蛇蚓是由两个相同的“行”字和两个相同的“蛇蚓”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行行蛇蚓,连最简单的决策都做不出来。2. 这个项目他已经拖了很久了,行行蛇蚓的,一点进展都没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行行”想象成一个人迈着缓慢的步伐,而“蛇蚓”则是形容这个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动力、决策能力相关的成语,例如“犹豫不决”、“无所作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行行蛇蚓,上课总是迟到。2. 初中生:我朋友在做选择时总是行行蛇蚓,犹豫不决。3. 高中生:他行行蛇蚓,连选大学的时候都拖到最后一天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