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门下
拼音hé fén mén xià
含义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出处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典故出处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英文翻译
The wellknown scholar has many distinguished studen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名师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不想谋一官半职,他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就在河汾设帐授学,他的教育方法十分独特,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求学。他的学生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窦威、贾琼等,人们以河汾门下的学生为荣。
详细解释
- 河汾门下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河”、“汾”、“门下”三个词组成。其中,“河”和“汾”分别指代黄河和汾河,而“门下”则表示在某一门派或学院下学习。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同一门派或学院下学习,共同受益。它强调了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共同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使用场景
- 河汾门下常用于形容同一学院、同一研究领域、同一行业的人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情景。比如,在一个学术研究团队中,成员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可以说他们是河汾门下。
故事起源
- 关于河汾门下的故事并不多见,它通常是通过对黄河和汾河的地理位置的引申来理解的。黄河和汾河都是中国著名的河流,它们经过的地区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河汾门下的意象也被用来形容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词组成:河、汾、门下。
例句
- 1. 他们都是同一位导师的学生,河汾门下,相互学习,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2. 在这个研究团队中,大家都河汾门下,彼此交流经验,提高学术水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黄河和汾河的地理位置,想象学习者们在这两条河流的流域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黄河和汾河的地理特点,以及河汾门下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师承一脉”、“门庭若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河汾门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2. 初中生:我们参加了一个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合作研究,真是河汾门下啊!3. 高中生:在这个学术讨论会上,我们和其他高中生一起交流学习,真的是河汾门下啊!4. 大学生:我们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工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真的是河汾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