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换骨夺胎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ànduótāi

换骨夺胎

拼音huàn gǔ duó tāi

含义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典故出处

  •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近义词

  • 脱胎换骨

英文翻译

  • become immortal <imitate perfectl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成语举例:他临摹古画有换骨夺胎之妙,当然能够乱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诗文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换骨夺胎原是道家传说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详细解释

  • 成语“换骨夺胎”源自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本是形容儒家学者范睢通过学习,改变了他自己的品行,焕发了新的生机。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一个人经历了重大的变革,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焕然一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事物经历了重大的改变,焕然一新。

故事起源

  • 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儒家学者。他原本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但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改变了自己的品行,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后来人们用“换骨夺胎”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成语结构

  • 换骨夺胎的成语结构是“动词 + 名词 + 动词 + 名词”,其中,“换骨”和“夺胎”都是动词,表示改变和脱胎换骨。

例句

  • 1. 他经历了一场失败后,焕然一新,真是换骨夺胎。2. 这个城市经过改革开放,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是换骨夺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换骨夺胎”与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联系起来,比如从蛹变成蝴蝶,或者从破茧重生,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换骨夺胎”相关的成语,比如“焕然一新”、“脱胎换骨”等,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努力学习,换骨夺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这次经历让我换骨夺胎,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3. 高中生:我在社会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通过努力克服,最终换骨夺胎,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4. 大学生:大学生活让我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我觉得自己换骨夺胎了。

拆字解意

换骨夺胎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