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负阻不宾在词典中的解释
bīn

负阻不宾

拼音fù zǔ bù bīn

含义犹言负固不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典故出处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近义词

  • 负固不宾、负固不服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言负固不服。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负阻不宾是由“负”、“阻”、“不”和“宾”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负”表示背负、承受;“阻”表示阻碍、妨碍;“不”表示不;“宾”表示宾客、来访者。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别人的好意或帮助不予理会或不珍惜,不给予应有的回报或礼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帮助或好意不以为然、不重视或不珍惜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待他人的冷漠、不感激或不尊重。

故事起源

  • 关于负阻不宾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重视他人的帮助和礼遇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不珍惜他人的好意则被视为一种缺乏教养和道德的表现。

成语结构

  • Subject + 负阻不宾

例句

  • 1. 他对朋友的帮助总是负阻不宾,从来没有表示过感激之情。2. 这个公司总是对员工的付出负阻不宾,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拆开来记忆,例如,“负”可以联想到背负、承受,“阻”可以联想到阻碍、妨碍,“不”可以联想到不,“宾”可以联想到宾客、来访者。通过将每个字的含义和词语的整体意思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可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和人际关系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班上有个同学总是负阻不宾,从来不帮助别人。2. 中学生:他对老师的辅导总是负阻不宾,从来不认真听讲。3. 大学生:有些同学对社会的帮助负阻不宾,只关注自己的利益。4. 成年人:我们应该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激,而不是负阻不宾。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负阻不宾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