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含义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典故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近义词
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反义词
悄无声息
英文翻译
One's voice pierces the cloud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成语举例: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遏,不能读作“yè”;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行,不能写作“形”。
成语辨析:见“响彻云霄”。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详细解释
- 形容声音洪亮,传播远大,威力非凡。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声音高亢,传达力强的场合,也可用于形容文字、言辞等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中的“遥遥云端响遏行”,后来演变为“响遏行云”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定语
例句
- 1. 他的演讲响遏行云,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 那位歌手歌声响遏行云,让人心旷神怡。3. 这篇文章的文字响遏行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响遏行云”想象成一个声音如雷的人,站在云端上,声音高亢嘹亮,遥遥传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通过与雷声相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形容声音高亢、传达力强的成语,如“声震林木”、“声威大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唱歌的声音响遏行云,老师夸奖了我。2. 初中生:他在演讲比赛中的表现响遏行云,赢得了全校的认可。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音效设计让人感觉声音响遏行云,非常震撼。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观点阐述响遏行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